1)49 驱逐_[重生]两都纪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历史上将诸多触发重大政治事件的关键节点称为导火线,是日的早朝性质近乎相同。无论王泊远愿意与否,他已经被顶上风口浪尖,极大概率成为皇帝亲政前收拢皇权的首位开刀对象。基于此,但凡聪颖理智之人定然倾向于明哲保身,短时间内暂不掺和皇帝的各项诏令,只安安分分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。

  王泊远官至吏部尚书,岂会是个傻子?但是,他无意作茧自缚,并不代表满朝文武乐见其安然度过这阵,毕竟将他挤下去,尚书之位就空出来了。是日,便有人怀揣着这样昭然若揭的目的,请见太后于未央宫。

  此人,即是刑部尚书张璟。六部中,吏部最尊,户部最富,余下者半斤八两。

  张璟略带忧虑之色地道:“近日,臣频繁见其出入清河殿下府邸,思及数年前的事变,臣不免惶恐不安。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,故而,前来上禀殿下。”

  张璟并不多言,仅这番话便足够。唐潆登基初年,尚未建元竟宁的那年秋季,郑王齐王返京述职,趁机与襄陵大长公主联手政变,此后,燕京诸位大长公主处境尴尬,即便江夏亦是百般示好于太后皇帝。清河的地位又更特殊些,她的夫婿高湜是禁军之一亲卫军的统领,王泊远与此二人过从甚密,难免不令人深思。

  张璟走后,太后将王泊远召来。

  之前秦觅贪墨案,王泊远折了数位门下官员进去,虽无确切证据,但种种迹象表明决计与张璟有关,单单一个张璟如何使坏都犹如跳梁小丑,若没有太后或是皇帝之意,诸事断不能成。近年太后欲还政与皇帝,已经甚少召见朝臣,况且又是眼下此等草木皆兵的光景,王泊远惴惴不安地过来,心里便涌上不详的预感。

  太后见他双唇冻得发紫,命宫娥奉上热茶,令他喝下暖暖身,王泊远接过便饮下,随着腹中渐有暖意,那股预感便愈加强烈。

  两人起初只是话话家常,王泊远年逾五十,这个年纪的男子心中所欲一半是自己的仕途一半是子嗣的仕途,上次唐潆将王泊远的嫡长子升任至国子学,太后遂向王泊远关心他在国子学是否适应之类。整个过程,太后神色平淡措辞亲和,似乎今日将他召来再无它意。

 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,王泊远的警惕心已然全数放下,绷紧的面容渐渐染上笑意,与太后高谈阔论娓娓而谈。他本是科举出身,策论写得好,口才亦然,这类人修身养性的觉悟假若有所欠缺,便容易有个缺点,不知点到即止,好于人前炫耀所得。

  王泊远蓦地想起一事,他笑道:“昨日臣于清河殿下府邸品鉴诗文,是前朝后主题词于碑林上的拓片,其词……”说到此处,他忙噤声,前阵给事中口不择言被杖毙,事后他还痛骂其说话不经脑子,他眼下又与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