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598意外的声讨_大明圣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98章598意外的声讨对于百官中的微小骚动,站在丹壁之下的徐光启看的非常清楚,但却没有理会,从今后开始,大理寺再也不是九卿中可有可无的角色,而是一个和都察院并驾齐驱的机构。

  中央大理寺的升格只是个开始,如同都察院那般朝着地方普及,才是未来的趋势。

  徐光启宣布完了两样事情,然后便让出位置,站会了朝班。位置让开后,曹化淳的身影凸显出来。

  司礼监从权利结构来说,位在内阁之上最终内阁的决策都要到司礼监披红,而整个典礼的过程,都是由司礼监引导进行,徐光启宣布两样政策,只是临时添加的一环,此时结束,自然要将控制权交给司礼监。

  随着徐光启的退下,意味着刚才的两个决策彻底成型,只待大朝结束后,明发公文,昭告天下,开始执行。

  为此,群臣不禁有些骚动,这种重大的事情就这么通过了,一点阻碍都没有?

  然而骚动只是骚动,半晌都不见人站出来反对。

  见此,曹化淳也不再等待,站出来,大声喊道:“正旦大朝,结束!”

  “微臣有本要奏!”

  然而,在曹化淳的声音刚刚落下,立刻紧跟着响起一个高声唱喏。

  只见李标大踏步走了出来,手持白玉牙笏,重重的跪在了大殿正中央,丹壁之下,然后扣头行礼,并不因为龙椅上没有皇帝而有一丝疏忽。

  群臣看到他的这个举动,全都晕乎乎的,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。皇帝不再,他上奏给谁看?

  不过,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,都察院站位的那一堆人种,有些人却是满脸镇定自若的看着李标,神情悠闲自在,显然对李标的动作早有预料。

  当初上百位御史被下发到地方,组建地方都察院,中枢的都察院为止一空,而后大规模启用被贬的官员,才算是充实起来,因此,这里面有很多曾经声名赫赫的人物,其中就包括一些崇祯初期的内阁成员。

  比如刘鸿训。

  还有一些东林的名人,比如黄宗羲等。

  当然,其他一些官员这里都有,完全是用来充实都察院,处理政务的,毕竟在地方都察院设立后,往来的公文便日渐增多,没人是不可能完成的。

  此刻的都察院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,老幼中青都有,有名的,没名的,无处安放的,等待位置的。就连之前的河道总督杨一鹏,侥幸过了锦衣卫的审查后,也在都察院挂名,在这里任职,等待安排。

  而他们的名头,多是右都御史、副都御史或者佥都御史等,反正在都察院任职的,除了左都御史曹思城外,其他的职位又不限制人数,只要资历到了,随便安就是。

  此刻李标就挂着右都御史的职位,身为御史,他自然有权弹劾朝臣。

  李标跪下后,朝堂都安静了下来,众人都想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