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171不参加起义的李鸿基_大明圣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明朝,府谷县是陕西的最北端,和他的老家米脂一样,都属于延安府。

  从衙门出来后,李鸿基特别的满足,不管是肚子,还有心理。

  就在县衙转了这么一圈,他就将所有的帝国日报给卖出去了,而且还混了一顿酒食,那是县太爷看他办事勤勉,在如今道阻且长的境地下,还能将公文按时送到而赏赐的。

  那酒肉的滋味,让李鸿基到现在还回味无穷。他自小家贫,吃过的肉不多,也就当驿卒这段时间,隔三差五,长官见他辛苦,会赏赐顿酒肉吃。

  这样的日子,他过的还是蛮自在的,虽然辛苦了点,但这个世道,干什么不辛苦呢,好歹现在吃着公家饭,还能混些就肉吃,比以前强多了。

  而且,现在还找到了个来钱的门路。李鸿基掂量着手中的银币,那是一枚大钱,是他卖出去十分报纸赚来的。而之前,他只有七枚小钱,剩下的都是这次赚来的。

  “哈哈,那四海商行真是傻了吧唧的,竟然嫌弃报纸买,要我们帮着卖,让利给我们,真是脑袋被驴踢了!”李鸿基美美的想着,他打算在府谷县城找找,看看有没有四海商行。

  据那个掌柜的说,只要挂着四海商行标志的商铺,一般都有报纸,他可以直接去进货,那边的人会卖给他们这些驿卒的。

  李鸿基不知道的是,他认为脑残二百五的主意,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弄出来的,朱由检做报纸,并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引导掌控舆论,因此当让利能让报纸销路更广,铺开的范围更大,那自然让利。

  再说了,让利给驿卒,也不是一毛都没得赚,只是赚的少了而已,但若是数量上去了,赚的也不比之前少。

  而之所以不低价销售,也是成本的原因,印刷要成本,纸张要成本,将内容分发四方也要成本,在如今这个年代,报纸的人力成本极高。

  若是定价一文钱,每卖出去一份报纸,他起码要亏一钱银子,也就是一枚小钱,朱由检就是再有钱,也经不起这样亏。

  何况,现在能看懂报纸的人,都是读过书的,这样人家庭中,大部分都不会太差,不差这买报纸的一枚小钱。

  朱由检真正要掌握的舆论对象,还是这些读过书的人,至于大字不识的平民百姓,尽管也很总要,但他们会受到这些读书人的影响,只要这些读书人受到帝国日报的影像和引导,那么百姓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引导。

  这是识字率低的时代的无奈。只有当识字的人多起来后,报纸的价钱才会降低下来,至于目前这高昂的价格,起码还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。

  李鸿基正走着,心中盘算着自己的小日子,却忽然发现迎面走来一群人,这些人行色匆匆,警惕性还非常高,四处看着,似乎在躲着什么人。

  看到这些人,李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