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四十六章 家族秘辛_我当的哥那些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杨瑞父母都没有在孩子跟前儿扯家长里短的习惯。

  以至于杨瑞哪怕对自家的一些“事儿”多知之甚少,但今天老爸显然觉得有些事情,让杨瑞了解个通透才好。

  老爹说,姥爷在的时候,多少有些偏帮二舅,这事儿杨瑞也知道。

  因为相对于大舅的办事干练、为人四海,二舅相对老实木讷。

  所以,在很早的时候姥爷就决定将自己的住房就留给二舅。

  对于这一点,全家人都是没意见的。

  而矛盾的起因,则是因为振华路商业街上的一处网点房。

  大舅早年在印刷厂担任总经理,改制以后因为手里有客源,就自己弄了家小印刷厂,生意一直不错。很小的时候,大舅在杨瑞眼里就是“老板”的代名词。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九几年时,大舅手里如半头砖一样的摩托罗拉大哥大。

  而当时的二舅,则只是在一家半死不活的国营企业蹉跎着。

  大姨和姨夫两口子属于比较能折腾的,干过早餐,养过鹦鹉,但一直都是停留在折腾阶段,最后在姥爷的建议下,选定了办公用品这个行业。从最初租用一处居民小区的一楼,到买下来,足见这个行业的利润并不比想象中的小。

  用姥爷当年的话来说,那就是所有公司企业都少不得要用耗材。在九十年代,私营的办公耗材公司是极少的,市场却是很大,这也算占了个先机吧。加上满家子人都在国有企业上班,大小不论,也能跟办公室的人说上话,在全家人的协助下,能送货上门的这家小公司,慢慢的成长起来。

  “以前,我还骑着自行车从沧口跑到市南去帮你姨夫送货。”

  这是老爸的原话,杨瑞也相信老爸能干出这种只付出,不求什么回报的事儿来。

  同一时间段,杨瑞的老妈、三姨、小姨也都是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而已。

  因为大舅和大姨的生意渐渐走上正轨,相应的就是规模的扩大。

  本着用熟不用生的原则,不管是大舅还是大姨,都对家里的兄弟姊妹开始了游说。希望他们能放弃企事业单位的工作,来帮他们干。

  小姨跟小姨夫同是油漆厂的职工,单位效益并不好,所以下来也就下来了。三姨是印染厂厂办幼儿园的老师,下来同样没有问题。

  但二舅的单位虽然效益一般,却是经营着蔬菜副食的批发,属于不赚钱也饿不死的那种。

  而杨瑞老妈则是在公交公司,老爸在房管局,属于相对不错单位,二舅怎么想的当时他们不知道,但杨瑞爸妈当初因为观念问题,没有舍得放弃铁饭碗,但表示有用得着的地方,也会出出力的。

  不知道是大舅还是大姨用了什么样的方法,最终说动了二舅,给他办了停薪留职,一起下了海。

  听老爸讲到这里,如果不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,这甚至就是一个家族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