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力威慑_水浒新秩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实际上,张邦昌在馆舍等待的这段时间,徐泽就已经完成了祭告天地登基仪式。

  这会,其人正在主持召开本国第一次大朝会。

  基于建国之后,同舟社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是经营北疆,以平灭金、辽,消化高丽,慑服漠北势力,徐泽最终将国都定在了燕京。

  但燕京城最鼎盛时也仅有居民三十余万人,规模太小,且实行坊市分离的落后管理模式,市政建设指标更离徐泽规划中的大都市相差甚远。

  同舟社拿下燕京后,徐泽就命工曹以工代赈,对城市进行扩建。

  燕京城的扩建拟分三步走,徐泽计划在五十年内,逐步建成至少可容纳两百万人居住的的超级大都市。

  这显然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,与之相适应的道路交通、河湖水系、街道规划之类的市政建设和都城供给保障配套等,绝非一朝一夕可成。

  同舟社现在建国,自然赶不上燕京新城落成了,徐泽因此直接使用了原本的大辽南京行宫宣和殿。

  当怀着一肚子心事的张邦昌随引导官员来到宣和殿外时,大同王朝的第一次大朝会已经进入尾声。

  之前的祭天登基仪式上,徐泽就已经确认了同舟社所建之国的国号为大同(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随后下诏,更改了西京大同府为云中府),年号正乾。

  这次大朝会上,大同正乾皇帝徐泽宣布了本国的政治组织架构,并任命部分官员。

  其中,最令人意外的是宗泽和赵遹两大热门人选都没有做成首相。

  当然,这二人不会有意见,其他人就更不敢有意见。

 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。

  按照封建社会流行的“为尊者讳,为亲者讳,为贤者讳”传统,徐泽登基之后,臣下是要避皇帝名讳的,宗泽就必须改名,百姓也不得再用“泽”字。

  避讳本意是为了维护君王或尊亲的威严,却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,以至于闹出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”的笑话。

  而国讳则更加严肃,科举考试中,考生触及国讳之字,轻者落选,重者获罪,甚至招致杀身之祸。

  随着王朝延续的时间增长,避讳字会不断累积。

  常用汉字本就不多,百姓学字困难,还会一不小心就会犯讳,这种为一人而禁若干字的文字游戏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不便。

  赵宋流行的正常操作,是皇帝册立皇太子时,就给太子生僻字名,或者干脆凭空造字,以予臣民方便。

  但徐泽不想自己改名,也不想臣下改字。

  其人直接以自己的名、字出处“泽及万世不为仁”(简单说就是做的好不是为了世俗为了那些仁义礼信之类,而是自己内心的本真)为由,下旨永久废除避讳制度。

  大同王朝不以旧儒治天下,皇帝又威望卓著,说一不二,自不会有不长眼之人跳出来,反对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