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十二章 震惊大牛(求支持)_我的植物黑科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清北大学不单单只是澄清,还利用学校的渠道,让《自然》期刊主编优先审稿杨舟的论文。

  知名大学和期刊其实都有合作,甚至联合办一些子刊。

  如果是走后门刊登论文在顶级期刊肯定不行,毕竟论文是要给全世界的学者一起看的,走后门很容易被发现,坏名声的事顶级期刊一般都不会做。

  但只是让一篇质量过硬的论文提前审核,那还是比较容易的。

  杨舟的论文就这样在当天投递到主编邮箱,而不是公开邮箱。

  主编大致查看后,马上联络编委会的人,寻找审稿人审稿。

  EditasMedicine公司,张丰正在陪着研究员们做一项特殊实验,这还是上次审稿后,发现的新方向。

  华国清北大学一个研究生,竟然意外发现胡萝卜基因的大小开关和颜色开关。

  使用的还是他拥有专利的Cas9技术。

  前几天,他看到论文后,第一时间意识到论文的巨大价值,张丰考虑良久还是决定要拖延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。

  论文中有明显的几处漏洞,恰好能成为他的质疑理由。

  他的本意是让《Chemistry-Biology》期刊拒稿后,让杨舟做出补充修改,这样来回几次,杨舟可能需要拿出更多数据。

  要拿出更多数据,就要再种几个月萝卜。

  这时候他的时间也足够了,倒不是为了抢杨舟胡萝卜大小研究的论文,而是张丰敏锐地察觉到,关于控制大小和颜色背后,还有更多的东西。

  胡萝卜论文格局太小了,张丰也察觉到杨舟异常的成功率背后,有他平时忽视的东西。

  而且,杨舟还是来自清北大学的人,当年那个姓林的学生让他对清北大学没有半分好感。

  只不过张丰没想到的是,中间传递消息出现了一些问题,导致《Chemistry-Biology》期刊直接选择拒稿,都没有让杨舟再次修改。

  杨舟更是压根不投《Chemistry-Biology》而是将论文修改投递到了《自然》期刊。

  这种级别的期刊,张丰想要登上一次都没那么容易,还是当年他实现Cas9技术时,登上了顶级期刊。

  在这个领域内,张丰掌握专利,却不是最厉害的人。

  有很多科学家已经将张丰的技术推陈出新,发现Cas9有三种类型,并且对第二种研究得很深入。

  张丰迫切需要重新寻回巅峰,发现一些让世界震惊的科研成果。

  《自然》的编委会可比《Chemistry-Biology》强得多,他们找的审稿人压根没有张丰,于是在张丰想办法加快速度追赶杨舟的实验进度之时,杨舟的论文已经出现在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卡尔·迪赛罗斯的邮箱内。

  迪赛罗斯是遗传学方面的专家,差点获得2020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